近年来,被限高不还款也能买机票”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甚至有一些所谓的“法律咨询公司”声称能够提供此类服务,这些说法和做法是否真实合法?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解析相关法律条文和实际操作中的情况。
一、被限高不还款的法律后果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被限制高消费(限高)通常是因为债务人未能履行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被限高的人员在消费方面会受到诸多限制,包括但不限于乘坐飞机、高铁等高档交通工具,入住星级酒店,购买不动产或高档车辆等。
如果被限高人员仍然有钱不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法律后果,这些后果包括但不限于:
1、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债务人应当履行债务,如果拒不履行,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追究其民事责任,要求赔偿损失。
2、强制执行: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追回欠款,如查封、扣押、拍卖财产等,即使被限高,法院仍可以采取这些措施来强制执行判决。
3、刑事责任:如果欠款行为构成犯罪,例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欠款人将会面临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被限高且拒不还款的个体或企业,其失信行为会被记录并可能影响其信用评级,在未来的经济活动中,这可能会对其融资、合作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二、被限高人员能否买机票?
关于被限高人员能否买机票的问题,答案并非绝对,根据相关法律和实际操作情况,被限高人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购买机票的。
1、因生活或经营需要:
被限高人员因生活或经营需要购买机票、动车票等,需要向执行法院提交暂时解除限制消费令的申请、充分有效证据及承诺书,待执行法院批准后,方可购买机票、动车票等,需要注意的是,暂时解除限制消费令的时间最长为30天,具体以法院批准的实际天数为准。
2、紧急情况:
被限制消费的个人因本人或近亲属重大疾病就医、近亲属丧葬,以及本人执行或配合执行公务、参加外事活动或重要考试等紧急情况亟需赴外地,向人民法院申请暂时解除乘坐飞机、高铁限制措施,经严格审查并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给予其最长不超过一个月的暂时解除期间。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暂时解除限制消费令的措施并非永久性的,且必须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任何声称能够通过“内部途径”或“特殊渠道”帮助被限高人员不还款也能正常购买机票的说法,都是不可信的,甚至可能涉及违法行为。
三、解限”服务的谣言与真相
网络上出现了一些短视频和宣传,声称有“内部途径”可以帮助被限高人员不还款也能正常购买机票、高铁票,这些视频发布者中,不乏被认证为律所及法律咨询公司的账号,经过调查,这些所谓的“解限”服务大多是不实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部门明确表示,人民法院从未出台过解除限制消费措施,或为不偿还债务的限高人员提供长期“解限”的相关规定,网上关于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解除限制消费措施等内容均为不实信息。
这些所谓的“解限”服务往往是通过非法手段进行操作,如伪造证据、虚假承诺等,以骗取被限高人员的钱财,一旦被发现,不仅无法真正解除限制消费令,还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四、如何合法解除限制消费令?
对于被限高人员来说,想要合法解除限制消费令,必须采取正当途径,以下是一些建议:
1、尽快履行债务:
最直接且有效的解决方法是尽快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一旦履行完毕,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限制高消费的措施。
2、与债权人协商:
如果暂时无法全额履行义务,可以尝试与债权人协商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按照协议内容逐步偿还债务,在协议履行完毕后,同样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限制。
3、提供有效担保:
在限制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的,被限制高消费者可以申请解除限制高消费令,这需要经过法院和申请执行人的同意。
4、申请暂时解除:
因生活或经营需要或紧急情况需要暂时解除限制消费令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交申请及相关证据材料,待法院批准后,方可暂时解除限制消费令。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解除限制消费令,都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任何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解除限制消费令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并可能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五、结语
被限高不还款也能买机票的说法是不真实的,被限高人员在消费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包括乘坐飞机等高档交通工具,在一定条件下,被限高人员是可以申请暂时解除限制消费令以购买机票的,这些条件包括因生活或经营需要、紧急情况等,并且必须严格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
对于任何声称能够通过“内部途径”或“特殊渠道”帮助被限高人员不还款也能正常购买机票的说法,应保持警惕并避免上当受骗,合法解除限制消费令的唯一途径是尽快履行债务或与债权人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需要强调的是,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在面对债务问题时,应积极寻求合法途径解决纠纷,避免采取不当手段逃避法律责任,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律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