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宏篇巨制。全诗大致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回顾了屈原一心为国的苦斗历程,表达了他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以及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后半部分则写他在蒙冤被逐后的内心矛盾,以及誓死殉于理想和祖国的决心。,,《离骚》在艺术上造诣极高,采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通过新奇的比喻和夸张增饰的描写,展现了善与恶、美与丑、光明与黑暗的斗争。诗中大量使用香花美草作为抒情主人公道德节操的象征,增加了全诗的绚美奇丽色彩。,,屈原通过《离骚》表达了他崇高的政治理想、伟大的爱国精神,以及爱憎分明、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这首诗是中国乃至世界诗史上的一篇伟大不朽之作,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ノ゙嗨~大家好,今天给各位爱学习的同学及家长们准备了一份大礼——屈原《离骚》高中版的拼音、配音、译文、注释以及古籍南宋刊《楚辞集注》离骚经中的原文。
文章速览
- 文中第一部分:简单了解作者;
- 文中第二部分:古籍南宋刊《楚辞集注》中的离骚全文;
- 文中第三部分:屈原《离骚》高中版的拼音、配音、译文和注释;
- 文中第四部分:“阅读原文”处《离骚》(高中版)拼音打印稿。
简单了解下作者
- 《诗经》和《楚辞》在我国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影响深远。
- 屈原(约前340年~前278年),芈(mǐ)姓,一说嬭(nǎi)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一说屈氏的来源是西周前期的楚国人屈紃。
- 屈原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 但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 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mì)罗江(今湖南省内)以身殉楚国。
-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 而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 之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南宋刊《楚辞集注》
选自《楚辞集注》卷一.离骚经.朱熹注.南宋端平二年朱鉴刊本
- *竖图上传会降低失真率,手机、平板可点击图片横屏查看。PC端可“另存为”后旋转查看。
《离骚》高中节选版(注音、配音、译文、注释)
- 《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此诗以诗人自述身世、遭遇、心志为中心。
- 前半篇反复倾诉诗人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表达要求革新政治的愿望,和坚持理想、虽逢灾厄也绝不与邪恶势力妥协的意志;
- 后半篇通过神游天界、追求实现理想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陈述,反映出诗人热爱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感情。
- 全诗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兮”字的普遍使用:“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离骚》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辞》所独有,在北方文学中也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国风”中除《秦风》外,十四国风中都有“兮”字出现,而且多达236次。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从屈原作品使用的情况看,“兮”都是语气助词,如果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语气词“呵”。
- 《离骚》大量使用双音实义二字结构,大量使用连绵词:耿介、謇謇、冉冉、郁邑、岌岌、菲菲、歔欷、逍遥、相羊、周流、啾啾,等等。双声、叠韵、重言,错杂相间,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调美。
- 诗中的前一部分里叙述了自己的家世、出生和被疏的事实,后两部分里更虚构了女嬃詈原、陈辞于舜,上款帝阍、历访神妃,灵氛占卜、巫咸降神、神游西天等一系列幻境,使这首抒情诗具有了故事情节的成分。(由于是节选,注音图中不包含后部分内容,《离骚》全文可至上方南宋刊古籍《楚辞集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