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蕴含了无数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几件特别之事尤为引人深思。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看似是命运弄人,实则背后隐藏着家族利益、社会制度的冷酷无情,让人不禁感叹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残酷。书中对大观园众女子命运的描绘,如妙玉的被劫、晴雯的病逝等,都透露出一种无法逃脱的宿命感,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着一切,令人感到深深的恐惧与无奈。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也充满了细思极恐的元素。家族的腐败、人心的沦丧、道德的沦丧,都在一步步将贾府推向毁灭的深渊。这些事件不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也让人对人性、命运、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思考。《红楼梦》中的这些细思极恐之事,不仅增加了作品的深度与广度,也使其成为了一部值得反复品味、深入探索的文学巨著。
曹雪芹善用伏笔。因为这些伏笔,每读一次红楼便有一次不同的感悟,相伴而来的还有发现这些蛛丝马迹的惊喜感。真正读过几遍后,确实能发现每个事件之间巧妙的串联,而这些“巧妙”亦有些细思极恐。那么,让我们来细数一下这些细思极恐的红楼事件。
事件一:诡异的海棠花
三十七回,贾芸送给贾宝玉两盆白海棠,本来这是一件平常之事,但李纨注意到这两盆白海棠,还做了咏白海棠的诗。探春因海棠诗是开端,把诗社定为了海棠社。似乎冥冥之中,这两盆白海棠会牵扯出更多的事。
白海棠是贾芸送给贾宝玉的,我们知道,贾芸最终会和怡红院的丫头小红扯出一段缘分。小红离开怡红院,与其说是想“攀高枝儿”,不如说是被挤兑走的。挤兑小红的人,晴雯算一个,并且算是首当其冲的一个。
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大家分路走开。晴雯冷笑道:“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儿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不知说了一句话半句话,名儿姓儿知道了不曾呢,就把他兴的这样!这一遭半遭儿的算不得什么,过了后儿还得听呵!有本事从今儿出了这园子,长长远远的在高枝儿上才算得。”一面说着去了。
挤兑走小红,晴雯最终也没有留在怡红院,她被撵走了。晴雯被撵的预兆似乎就应在贾芸送给贾宝玉的这盆海棠上。贾宝玉说:“这阶下好好的一株海棠花,竟无故死了半边,我就知有异事,果然应在他身上”。
晴雯赶走了贾芸的心上人,而晴雯的命运却也应在了贾芸的这盆海棠花上。唐人贾耽在其所著的《百花谱》中将海棠评为“花中神仙”,就可见海棠花的灵性。草木知运,九十二回的死海棠又开花,可知也是贾府回光返照的一种预示。
事件二:刘姥姥打秋风的诡异
刘姥姥本人和贾家没有关系,和王家也没有关系。刘姥姥是狗儿的岳母,而狗儿家未败时和王家连过宗,根本算不上什么正经亲戚。刘姥姥和王家已经十分疏远了,但她打秋风却直接打到了王家的亲家(贾府)这里。这样看来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确实是难以启齿,也怪不得她拉着板儿在荣府大门前踱步,半天才蹭到门口。然而这次打秋风不仅是难为情的一件事,细思起来还有些背后冒冷汗。
刘姥姥决定来贾府的时候,她跟她女婿狗儿说过这样一段话:
(第六回)刘姥姥道:“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
二十年前,王家看承(也就是照顾)狗儿家还好,这时候刘姥姥还带着女儿也去过一次。刘姥姥去自然也是以狗儿家亲家的身份去的。这一点细想起来确实有些可怕。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按刘姥姥说的,二十年前狗儿和她女儿就已经结婚了,刘姥姥还作为亲家拜访过王府,那么二十年后,狗儿的孩子也就是板儿和青儿怎么会这么小?刘姥姥带着板儿拜访贾府的时候,板儿完全是一个还不懂事的小孩。按理说,二十年后的狗儿已经到了要做爷爷的年纪了,为何还跟初入社会的青年一样,为养家糊口发愁?
还有一点,二十年前,王家看承狗儿家还好,说明这时候的狗儿家还没有败,最起码还是比较体面的人家。那么这时候的狗儿家为何会娶刘姥姥的女儿呢?刘姥姥家按当时的说法算是个绝户(没有儿子),狗儿家还是比较体面的人家,祖上还是做官的,甚至还跟四大家族的王家连过亲。为何会娶一个绝户的女儿呢?
再一点,刘姥姥第二次来贾府的时候,全程王夫人都刻意和她保持距离,倒是贾母对刘姥姥异常亲热。要知道,刘姥姥就是奔着王夫人这个二姑太太来得。刘姥姥走的时候,只有王夫人给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别人都是物品,而王夫人直接送了一百两银子,而且明确告诉刘姥姥,拿这点钱去置地或者做买卖,就是不要偷亲靠友了。王夫人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告诉刘姥姥,以后不要再来找她了,从娘家追到了婆家,王夫人实在不想和她再有瓜葛。就如刘姥姥首次来荣国府一样,王夫人直接回避不见,让王熙凤看着办。
此番种种,不难看出,刘姥姥似乎并不是第一次打秋风,她可能去王家打过好几次。而且二十年前就去过,只不过,当时如果真的是以亲家的身份去的王家,那狗儿的婚姻问题就疑点太多了。
事件三:贾宝玉药方的诡异
二十八回,贾宝玉亮出过一个药方,药方上面的药都是奇异又难寻的东西,其中为君的药是活人头上戴过的珍珠。用这些东西配成的药丸专治林黛玉的弱症。按贾宝玉说的,这个药方薛蟠求了他一二年,然后又配了两三年终于配成了。
薛蟠配这个药大概率就是为香菱,因为香菱生来怯弱,体质和林黛玉一样都是“弱症”,这个药方正好对症。但贾宝玉对林黛玉这么情深义重,又惯会在脂粉群里用心,有这么好的药方,他岂能不为黛玉来配呢?关于这一点,书中几处地方,想来也是细思极恐的。那就是关于君药珍珠的事。
二十一回,史湘云给贾宝玉梳头,发现宝玉头上少了一颗珍珠,而关于这颗珍珠去哪了,书里一直没有提。
湘云一面编着,一面说道:“这珠子只三颗了,这一颗不是的。我记得是一样的,怎么少了一颗?”宝玉道:“丢了一颗。”湘云道:“必定是外头去掉下来,不防被人捡了去,倒便宜他。” 黛玉一旁盥手,冷笑道:“也不知是真丢了,也不知是给了人镶什么戴去了!”宝玉不答。
对于黛玉的怀疑和讽刺,贾宝玉一向是积极解释,然后再哄再讨好。而这一次,宝玉却罕见不答,这一点非常奇怪。二十八回首次亮出这个药方需要珍珠,而且还是经王熙凤口中说出,这个药方配成了,珍珠就是她给的。
我问他什么药,他说是宝兄弟的方子,说了多少药,我也没工夫听。他说不然我也买几颗珍珠了,只是定要头上戴过的,所以来和我寻。他说:“妹妹就没散的,花儿上也得,掐下来,过后儿我拣好的再给妹妹穿了来。”我没法儿,把两枝珠花儿现拆了给他。
王熙凤会解释这个药方,是因为当时王夫人怀疑药方是宝玉胡说的。因为薛宝钗没有替贾宝玉澄清,才得到王熙凤的支持。贾宝玉对林黛玉说:“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脸望着黛玉说话,眼睛却瞟向宝钗。而晚间时候,林黛玉在那铰东西,薛宝钗主动过来还提及了这个药方的事。
宝钗笑道:“我告诉你个笑话儿,才刚为那个药,我说了个不知道,宝兄弟心里不受用了。”
这是第三次出现这个药方。然后经林黛玉之口,又第四次提到了这个药方。
林黛玉道:“昨儿宝丫头不替你圆谎,为什么问着我呢?那要是我,你又不知怎么样了。”
一个药方出现这么多次,以曹公草蛇灰线的手法,这里面肯定大有文章。由此我怀疑,这个药方真的只是薛蟠配成的吗?难道贾宝玉没有参与吗?
书里很多细节透露,宝玉和薛蟠私下关系非常好。薛蟠生日时只单请了贾宝玉,因为他认为那些好东西只有贾宝玉还配吃。贾宝玉有这个药方,又如此对症林黛玉的病,没理由只薛蟠一人配成了。贾宝玉头上那颗珍珠可能就是线索。
因为薛蟠是皇商,家里又开着当铺,所以宝玉药方上面的东西,薛蟠是最适合找的人。薛蟠和贾宝玉都需要这种药,两人合力找是最有可能的。找到珍珠这里,薛蟠犯难了,因为得是上好的珍珠,还得是人头上戴过的。入药的东西,薛蟠自然不敢用母亲薛姨妈的,而宝钗素日花儿粉儿的都不爱,也难找珍珠。薛蟠想到的人只有王熙凤,因为王熙凤出场的时候,书里特意交代了凤姐的装扮。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王熙凤是喜欢戴珍珠的,由此薛蟠可能首先就想到了她。但这跟贾宝玉头上少的那颗珍珠有关系吗?细想一下可能有极大的关系。因为宝玉也戴珍珠。
君药是珍珠,贾宝玉为林黛玉,肯定不假思索就摘了给薛蟠。但是对女生心细如麻的宝玉肯定又想到,珍珠也分男人戴和女人戴的,自己的珍珠入了药,万一还需要女人戴过的,岂不枉费了药方?于是又建议薛蟠找了王熙凤。王熙凤顺手给了薛蟠两枝珠花上的珍珠,其中一颗可能就是和贾宝玉的珍珠一起入了药,而另一颗,贾宝玉就顺手戴在了自己头上,弥补那颗缺失的珍珠。因为男人戴的珍珠和女人戴的不一样,所以史湘云才会发现,有一颗和其他三颗不同。
十九回的时候,黛玉讽刺贾宝玉,说薛宝钗有冷香丸,你怎么没有暖香丸去配,而这个药方其实就是贾宝玉替林黛玉配的暖香丸。而宝玉丢珍珠不解释,药方种种事件又如此诡异,很有可能就是他也参与了配药,和薛蟠一起配成了药,瞒着黛玉想给黛玉一个惊喜。也就是在出现药方的第二十八回,宝玉对黛玉说:“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这个心里的事,大概率就是说的这个药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