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快哉亭记古文赏析

《黄州快哉亭记》是一篇经典的古文,主要描绘了黄州快哉亭的胜景与登亭远眺的愉悦感受。文中首先介绍了快哉亭的地理位置与建造背景,它坐落于江水之畔,视野开阔,风景如画。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快哉亭周围的自然风光描绘得栩栩如生,山川河流、草木花鸟皆入画中,令人仿佛身临其境。,,登亭远眺,更是令人心旷神怡。江面波光粼粼,船只穿梭,远山如黛,云雾缭绕。作者不禁感叹,此等美景,真乃人间胜境。在亭中,无论是清风拂面,还是细雨绵绵,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意。这种快意,不仅来自于眼前的美景,更源于内心的豁达与超脱。,,文章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快哉亭的喜爱之情,并借亭名“快哉”抒发了对人生快意与自由的向往。整篇文章文笔流畅,意境深远,既展现了黄州快哉亭的自然之美,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

苏辙(1039—1112)宋眉州眉山人,字子由,一字同叔,号颍滨遗老。苏洵子,苏轼弟。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复举制科。初为商州军事推官。神宗熙宁间,为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力陈青苗法不可行,出为河南推官。历陈州教授、应天府签书判官等职。元丰中,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哲宗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改右司谏,劾新党蔡確、章惇等。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中,落职知汝州,又责雷州安置。徽宗崇宁中,再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后复大中大夫致仕。卒谥文定。为文汪洋澹泊,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兄合称三苏。有《栾城集》、《诗集传》、《春秋集传》等。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贬黄州(今湖北黄冈),苏辙因上书营救苏轼而获罪,被贬往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兄弟二人经常书简往来,以诗文互慰。元丰六年(1083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观览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为它取名为“快哉亭”,本篇则是苏辙为快哉亭作的记文,寄寓着身处逆境的作者不以得失为怀、坦荡旷达的思想感情。


【原文】

读古文-黄州快哉亭记

江出西陵(1),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2),南合湘、沅(3),北合汉、沔(4),其势益张。至于赤壁(5)之下,波流浸灌(6),与海相若。清河(7)张君梦得(8)谪居齐安(9),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10)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11),涛澜汹涌,风云开阖(12)。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13),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14)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15)、孙仲谋(16)之所睥睨,周瑜(17)、陆逊(18)之所驰骛(19),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20)从宋玉(21)、景差(22)于兰台(23)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24)?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25)会稽之余,而自放(26)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27)长江之清流,挹(28)西山(29)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30)思士(31)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32)睹其为快也哉?


【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坦的地形,水流变得奔放浩大。当在南面汇合了湘江、沅江,在北面汇合了汉水、沔水,水势越发盛大。流到赤壁之下,江流浩浩荡荡,宛如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贬谪后居住在齐安,在靠近他住宅的西南方向建筑一座亭子,用来观赏江流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为亭子起名为“快哉”。

登亭可以眺望的范围,南北有百里之遥,东西有三十里之远,波涛汹涌澎拜,风云变幻,时而风起云涌,时而风消云散;白天船只在亭前时隐时现,夜晚则鱼龙在亭下悲衰鸣叫;景色变化瞬息之间,动人心魄,惊人眼目,使人不能长时间地观赏。如今却能够在亭子的几案座席旁尽情赏玩,拾眼就可饱览风光。向西遥望武昌附近的群山,山岗高低起伏,草木成行成列,当烟雾消散,太阳出来的时候,渔夫、樵夫的房舍都可一一指点数清,这就是亭子之所以叫“快哉”的原因吧。至于那长长沙洲的岸边,旧时城郭的废墟,是曹操、孙权曾经窥探争夺的地方,也是周瑜、陆逊曾驰骋征战的杀场,他们留下的风采和遗迹,也足以使世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带领宋玉、景差作随从,在兰台游览。一阵风吹来,楚襄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真畅快呀,这阵风!是我和百姓共同享受到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大王共同享受?”宋玉的话大概有着讽喻的意味。风并没有雌雄的区别,而人却有得意和不得意的差别。楚王之所以觉得快乐,和百姓之所以感到优愁,这是人所处境遇的不同,与风有什么相干呢?士人生活在世上,假如他心中不安然自得,那么走到哪里不是痛苦的呢?假如他心中坦然旷达,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自己的性情,那么走到哪里不快乐呢?现在张君不把官当作灾难,利用处理公务的剩余时间,让自己任情于山水之间,这说明他心中理应有超过常人的东西。就算是用蓬草做门,用破瓮为窗,他生活在这种贫困的环境中也不会感到不快乐,何况他能在长江的清流中洗涤,观赏西山的白云,让耳目尽情饱览美景,以求得让自己舒心快乐呢!如果不是这样,绵延的山峰,陡峭的沟壑,成片的树林,古老的树木,清风吹拂其间,明月当空映照,这些都是使失意的文人和思乡的士子悲伤而不能承受的景色,哪里看得出它们是能使人快乐的呢!


【注释】

(1)西陵,夷陵,长江三峡之一。湖北宜昌西北。

(2)肆大,水势浩大。

(3)湘,湘江。沅,沅江。

(4)汉,汉水。沔,沔水。

(5)赤壁,黄州赤鼻矶。

(6)浸灌,水势又大又猛。

(7)清河,郡名。在今河北。

(8)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

(9)齐安,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

(10)子瞻,苏轼,字子瞻。

(11)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12)阖,关闭。

(13)倏忽,非常快的样子。

(14)武昌,今湖北鄂城。

(15)曹孟德,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沛国谯人,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名阿瞒。曹嵩子。少有权术。年二十举孝廉为郎,迁顿丘令。拜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献帝初平三年,任兖州牧,分化诱降黄巾军,编其精锐为青州兵。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用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破吕布、袁术、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率军南下,在赤壁为孙权、刘备联军所败。封魏王。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以利于社会经济之恢复与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东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卒谥武,魏文帝黄初时追尊武帝,庙号太祖。今存《曹操集》。

(16)孙仲谋,孙权(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皇帝,吴郡富春人,字仲谋。东汉末,继其兄孙策据有江东六郡。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连结刘备,大破曹操于赤壁,据有江表。又在彝陵之战中,打败刘备。曹丕称帝,策为吴王。黄龙元年,称帝于武昌,国号吴,旋迁都建业。在位时曾遣船航海,至夷洲(台湾)。又在山越地区设郡县,促进江南开发。设农官,行屯田。但赋役繁重,用刑残酷,人民反抗者多。在帝位二十四年,卒谥大皇帝。

(17)周瑜(175—210)三国吴庐江舒人,字公瑾。少与孙策为友,从策征伐,为建威中郎将,助策在江东建立孙氏政权。策死,与张昭共辅孙权,任前部大都督。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率军与刘备合力破曹军于赤壁,复乘胜进击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拟取蜀,病卒。精音乐,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18)陆逊(183—245)三国吴吴郡吴人,本名议,字伯言。孙策婿。初仕孙权幕府,累迁偏将军、右部督。与吕蒙计克公安,南郡,擒杀关羽。孙权黄武初,任大都督,领兵拒刘备。固守不战,待蜀军疲惫,方以火攻,大破之。领荆州牧。后任丞相。因反对孙权废太子,受责,愤恚卒。谥昭侯。

(19)驰骛,奔走,驰骋。

(20)楚襄王,楚顷襄王(?—前263)战国时楚国国君,熊氏,名横。怀王子。初在齐为质,怀王扣于秦,因被大臣迎归即位。在位期间,秦屡败楚军,夺去黔中郡,破楚都郢,烧夷陵,遂割地求和,迁都陈城。二十三年,始招集东地兵,收复江旁十五邑,建郡以拒秦。在位三十六年。谥顷襄。

(21)宋玉,战国时楚国鄢人。或谓屈原弟子。楚顷襄王时,为大夫。与唐勒、景差皆好辞,以赋见称。作《九辩》,述屈原志以悲之。另有《招魂》,王逸以为玉所作。《文选》收《高唐赋》、《神女赋》、《风赋》、《登徒子好色赋》,近人疑为后人拟作。《古文苑》所收诸赋,乃后人托名之作。

(22)景差,战国时楚国人。楚公族。好辞赋,与宋玉、唐勒等并称于战国末。作品多湮没不可考。

(23)兰台,一名南台。在今湖北省钟祥东。《舆地纪胜》卷84郢州:兰台「在州城龙兴寺西北。旧传楚襄王与宋玉游于兰台之上,清风飒然而至,王披襟当之。即其地」。《清一统志·安陆府》认为此台殆属附会。

(24)病,忧愁。

(25)收,结束。

(26)放,任情。

(27)濯,洗涤。

(28)挹,汲取。

(29)西山,湖北鄂城西。

(30)骚人,诗人。

(31)思士,心怀忧思的人。

(32)乌,何。


【参考资料】

《古文观止》世界书局

《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

《古汉语词典》王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国际版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