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ESG,聚焦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策略

标题:超越ESG:构建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策略

正文

我们身处一个“多重危机”交织的世界,高温纪录被一再打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损失持续位列全球风险前列。尽管我们通过制度建设、投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式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但事实上,可持续危机的恶化趋势依然明显。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目前的进展仅达到17%,超过三分之一的目标停滞甚至出现倒退。

在这一背景下,可持续性对于国家和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围绕可持续性的竞争促使人们改变思维模式和认知范式,从而激发深层的系统性的社会变革转型。

国家间的竞争已经从资源、技术的比拼转向基于制度(框架条件)的可持续性竞争。剑桥大学可持续领导力研究所发布的“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指数”从经济、社会、治理和绿色四个维度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在可持续性方面的竞争力,审视欧洲各国在气候中和转型过程中的表现。欧盟的一系列日趋严苛的法律法规,正是为了更加创新、可持续、具有竞争力的经济转型。

在商业领域,企业也纷纷寻求ESG来破解发展困境。然而,企业层面ESG管理实践的驱动力更多来自外部:规制和评级的“推力”以及金融投资的“拉力”。在认知和行动上,鲜有企业能将ESG与绩效有机统合,大多数人要么在思想上疑虑迟疑,要么在行动上被动消极。

哈佛商业评论指出,当前针对ESG的争论核心还是“企业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个根本问题。金融时报的文章则指出,ESG并不能带来必要的变革,在企业层面推进ESG无助于帮助企业解决“盈利”与“可持续”间的紧张对立,真正需要的是向着“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开展根本性的转型。

在ESG之上,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如何让企业从提供可持续的产品/服务这项事业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换言之,如何让可持续性成为企业的盈利点,同时让企业的盈利能够可持续?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转变认知和行动,追求实现可持续与盈利之间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而摒弃传统认知中两者“非此即彼”的排他关系。我们需要从系统视角深入思考经济、社会、环境、治理机制及其相互间关系和作用,围绕可持续性发展组织核心竞争力,实现“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企业作为社会的器官,其存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福祉和保护自然环境。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攫取社会和环境作为满足其经济活动所需的资源,而是应该为环境和社会问题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将外部可持续发展的风险和挑战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和竞争力,通过社会和环境的“净正影响”而实现其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英特飞、巴塔哥尼亚、深圳诚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的案例都深刻诠释了这一理念。这些企业不仅关注盈利,更关注如何在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从而实现了可持续性与盈利性的有机统一。

为了实现具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我们亟需一场认知和行动的变革:将可持续性作为人类继续生存的根基和保证,以为社会和自然环境创造正向价值、促进整体的生态系统和文明繁荣为目标。在经济层面,我们要让可持续性有利可图;在社会和生态层面,我们要保障企业基于可持续性产品和服务所实现的经济价值创造能力在时间和社会生态价值维度上都是可持续下去的。

超越ESG,企业需要在更加清晰地理解“有竞争力的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主动积极探索提升企业可持续性(管理、设计、创新、传播等)能力为核心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盈利与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

(作者系西交利物浦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 曹瑄玮)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