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吃涨价、国际贸易受限,“进口”难之下,以驴肉火烧为重要代表的我国驴产业发展路向何方?对于正受供给不足困扰、爬坡过坎的中国驴业而言,未来业内应有一个更大的共识,那就是在繁育周期长、养殖成本高的前提下,仅靠屠宰和初级加工无法支撑行业整体发展,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主体要互相关心、抱团取暖。
外表金黄、饼皮酥脆的火烧,中间用刀划开,内部分层、冒着热气,填入切片的凉酱驴肉,再加点驴肉老汤熬制的红薯淀粉制品“焖子”,一个吃起来口感丰富、满嘴留香的河间驴肉火烧就这样呈现在顾客面前——作为河北省河间市传统特色小吃,驴肉火烧以其“形如书、色如金、薄如纸、酥如雪”闻名于世,深受市场欢迎。
然而,最近不少消费者发现驴肉火烧的价格快赶上汉堡了。
“小时候赶集,一个驴肉火烧2块钱左右,现在在石家庄、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吃一个驴肉火烧,至少要15~16元了。”河间市驴肉火烧产业促进会会长白东松从事熟驴肉产销10多年,据他观察,近年来供需矛盾突出,驴肉价格一直在上涨,导致驴肉火烧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单价提升有可能流失原有客群,因此驴肉生产厂家和驴肉火烧店铺都希望价格能够回调。这样的现象在商业领域不多见,但解决“幸福的烦恼”并不容易,原因是国内吃驴肉的人越来越多,而可供食用的驴越来越少。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驴存栏量为173.54万头,较上一年减少23.16万头,降幅达11.77%。同时,因为我国制作阿胶对驴皮的需求大量通过进口补足,出于保护考虑,不少国家开始对驴皮贸易和活驴宰杀进行限制,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驴产品供需矛盾。
特色小吃涨价、国际贸易受限,“进口”难之下,以驴肉火烧为重要代表的我国驴产业发展路向何方?作为曾经的养驴大国,是什么原因导致国内驴产品供给不足,又有何破解途径?
"用途变、繁育难,致存栏量持续下降"
驴肉价格的持续上涨,其背后反映的是驴存栏量的持续下滑。历史上,驴曾是我国农业劳作的重要辅助工具,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驴的功能逐渐被机器取代,价值由役用转向商用。从生物特性来看,驴的繁育周期长、成活率低,加上用途转变,降低了人们养殖驴的动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世界各国驴的存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虽然现阶段役用转商用基本完成,但养殖量恢复得很慢。”中国畜牧业协会驴业分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驴产品市场需求激增、进口量增长、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周期结束,加之规模化养殖技术不成熟等因素,造成我国存栏驴减少。
"需求多、供给少,驴产业链面临困境"
驴肉涨价的背后,是驴肉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不紧、消费区与养殖区相分离。华北地区人地关系紧张,养驴的散户越来越少,不少驴肉生产商只得在外地寻驴。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阿胶生产领域,国内供应存在巨大缺口。
长期来看,驴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链的协同发力。养殖端需要稳定驴肉供给,加工端需要提升产品质量,销售端需要拓展市场,三者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小火烧、大产业,多方努力缓解发展制约"
驴肉火烧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政府需要出台政策扶持养殖业发展,企业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农户需要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共同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
"定标准、延链条,行业迎转型升级契机"
面对驴肉价格高涨、产业供需矛盾突出的现状,驴肉火烧产业需要通过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等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创新,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驴肉产业的繁育技术有望取得突破,养殖效率有望提高,驴肉产品的市场潜力也将进一步释放。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农民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