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辟谣网传限高令新政

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关于“限高令新政”的谣言,声称有内部途径可以让被限制高消费的人员不用还款也能正常购买机票和高铁票,这一消息迅速在各大短视频平台传播,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一说法纯属谣言,视频中的信息均为不实信息,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一谣言的起源、传播及其影响,并解析“限高令”的真实含义和作用。

谣言的起源与传播

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近期短视频平台上频繁出现关于“限高令新政”的视频,这些视频发布者中不乏被认证为律所及法律咨询公司的账号,他们打着“普法视频”的幌子,向被限高的被执行人宣传自家的买票服务,尽管每条视频发布几个小时后便会删除,但下方评论仍有近百人留言咨询。

这些视频通常以“解除限行”、“恢复高铁、飞机自由”为标题,声称有内部途径可以解除“限高令”的出行限制,在一则经过微信视频号认证的名为“重庆某律师事务所”的账号内,有两条关于“恢复高铁、飞机自由”的视频,视频中,一名男子身着正装介绍,只要有解除的需求,点击客服就可以帮忙解决,这些视频的音频与画面人物口型并不匹配,下方平台也提醒为“AI技术制作”。

除了视频号平台,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也充斥着类似AI合成视频或图文内容,这些视频发布者普遍套用了两三层不同身份,刻意隐去某些敏感词汇规避系统审核,使得视频内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尽管平台提示这些视频为AI合成,但评论区仍有大量用户留言咨询如何解除限制。

最高法的辟谣声明

针对这一谣言,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向北青报记者明确表示,限高令新政”的说法纯属谣言,视频中的信息均为不实信息,最高法始终不断加强与公安、民航、铁路系统的沟通协作,堵塞违规购票漏洞,避免被执行人利用各种非法手段乘机。

“限高令”即限制高消费令,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一种间接执行措施,在民事强制执行中,当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或者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时,法院可以签署限制消费令,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具体措施包括限制被执行人在高档酒店、娱乐场所等高消费场所的消费,以及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部门强调,人民法院从未出台过解除限制消费措施,或为不偿还债务的限高人员提供长期“解限”的相关规定,网上关于对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解除限制消费措施等内容均为不实信息。

“限高令”的真实含义与作用

“限高令”是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的一种间接执行措施,旨在防止被执行人的财产不当减损,切实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被实施“限高令”的被执行人,通常是不能如约或按照生效法律判决尽到还款义务的,通过限制被执行人的高消费行为,可以迫使其履行法律义务,从而维护司法权威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限高令”的具体措施包括限制被执行人在高档酒店、娱乐场所等高消费场所的消费,以及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行为,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被执行人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不便,从而促使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自限制消费制度建立以来,已经促进了大量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了法律义务,在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和司法权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谣言背后的非法服务

随着“限高令新政”谣言的传播,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提供所谓的“解限”服务,他们声称可以通过内部渠道或内部政策,帮助被限高人员解除出行限制,正常购买机票和高铁票,这些服务往往价格不菲,且存在极大的法律风险。

有视频号客服表示,他们可以提供短期和长期的“解限”服务,价格分别为5800元和8800元,他们声称整个处理过程都是合法合规的,是在被执行人案件所在执行法院申请“放行”,当被问及具体内部政策或会议内容时,这些客服往往顾左右而言他,甚至改口为“内部渠道”。

还有一些私人号直接以“解除限行”等词条当做账号名,并在短期内发布多个相关内容“刷屏”,他们声称可以提供“解限”服务,价格从一个月3000元到一年1.2万元不等,这些服务往往承诺“解除不成功全额退款”,但实际上却涉嫌违法。

相关部门的打击与防范

针对“限高令新政”谣言的传播及背后的非法服务,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打击和防范措施,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表示,将严厉打击违反“限高令”的行为,并与公安、机场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北京大兴法院执行局与首都机场公安局大兴机场分局建立了“滤网”联控机制,通过加强机场安检核验,对使用护照过安检的人员复核身份证信息,确认是否属于限制高消费人员,一旦查证属实,便立即向航站区派出所报警,由派出所出警将相关人员带离,据统计,自该机制建立以来,已经成功核查出多起违反“限高令”乘机的行为,并采取了相应的法律措施。

视频平台也加强了内容审核与管理,针对违规视频,平台将采取删除、封禁账号等措施,并鼓励用户积极举报违规内容,公众也应提高警惕,避免轻信此类虚假信息,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与防范能力

面对网络上流传的各类谣言和虚假信息,公众应提高法律意识与防范能力,要认清“限高令”的真实含义和作用,了解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目的和法律依据,要保持理性思考,不轻信网络上的不实信息和非法服务,对于涉及法律问题的咨询和服务,应选择正规的法律机构或律师进行咨询和代理。

公众也应积极参与网络谣言的打击与防范工作,一旦发现违规视频或虚假信息,应及时向平台举报,协助相关部门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秩序,还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和防范能力,避免因轻信谣言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限高令新政”谣言的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仅误导了公众对法律制度的认识,还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在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的及时辟谣和相关部门的严厉打击下,这一谣言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遏制,我们应继续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防范能力,共同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相关部门也应继续加强监管和打击力度,确保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