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家庭栽培技术,手把手教您创业的秘诀

竹荪,又称竹笙、面纱菌、网沙菌等,是一道高级宾宴上的名贵菜肴,被誉为“山珍”,并具有防腐作用。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味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真菌皇后”和“竹荪姑娘”。

竹荪栽培技术,手把手教您几个关键细节,学会在家也可以创业

1. 形态特征

竹荪菌子实体散生或群生,初生体为卵球形,呈粉红色或紫红色,随着生长顶部包被破裂,伸长出笔状的孢托;菌盖钟形,有显著网络,顶端平,有孔口,上有暗绿色、粘液状微臭的孢体;菌幕白色,有如长裙,从菌盖下垂,下缘口径较大,由管状线组成,呈网格状。菌柄基部粗,向上渐尖削,白色,壁海绵状,中空。由于其外形美观,被誉为“竹荪姑娘”。

2. 分布

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海拔1200~ 2000米左右的多种竹林下,在灌木下也有少量分布。主产昭通、西双版纳、思茅、滇中一带。

3. 经济价值

竹荪采集后除去头部腥臭的孢托和基部菌蛋残片,晒干或烘干后,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脆嫩可口,别具风味,是市场上的珍稀食材。在国内市场上每公斤干品价值800~ 1000元,在国际市场上也是畅销品。因此,竹荪的人工栽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 竹荪的人工栽培法

栽培竹荪的菌种可采用菌种分离方法技术进行分离培养。各地可根据原料的来源选择不同的栽培方法。一般采用阔叶杂木屑或粉碎玉来芯75%,细米糠(麸皮)23%,白糖1%,石膏粉1%,适量的水作为原料配方。全省各地均有大量的竹林可利用栽培竹荪。方法包括将野生竹荪菌的孢子悬浮液浇在竹林地,两年后生长竹荪;或利用竹林间歇地,挖成地哇栽培,用竹林中的残竹杆、枝、叶铺在哇内压实,浇上孢液或播上菌种,覆盖腐植士。此外,还有菌种栽培法,将长满菌的菌种在3~4月份进行压块,菌丝愈合后搬到室外选场栽培,覆盖砂质土,加强浇水管理。在整个栽培过程中,竹荪对水份的要求十分严格,水分管理是栽培竹荪成败的关键。

竹荪家庭栽培技术,让您在家也能创业致富!种植户可以参考上述内容,如有任何疑问或想了解更多三农知识及技术,欢迎留言评论。希望本文能为您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关注并支持。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